用户您好,欢迎您来到微课期刊网!

高级搜索 搜索帮助

热门搜索: 教程 小学 初中 高中 英语 语文

七问什么是微课,如何设计微课

关键字:微课,设计微课
来源:黎加厚教授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0
第一问:微课程概念的溯源是什么?
        谈及微课程,其定义跟它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
        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大,学校部分教师将课程上的录像所形成碎片式录像,称之为碎片式电视教材。后来,美国人创办了60秒课程、1分钟课程、5分钟课程,当时的美国人认为:小课程(即时间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2010年,一位名为李玉平的老师,长期对教学进行研究,研究了课堂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等,他以PPT数字化的方法将它呈现在屏幕,称其为微课程。李玉平老师的这一举措,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并得到了高度称赞。直至2011年,佛山市一名教育硕士胡铁生老师,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更改为另一个方式——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影像整理成碎片,将其命名为微课。随后,在深圳举行的全国会议上,胡铁生老师向刘利民副部长做了相关汇报。汇报结束后,“微课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热度持续至今。
        在2012年,在一次由教育部组织的会议上,从北美洲来了一位美籍企业高层管理者。这位从北美来的学者,在此次会议上,讲述着翻转课堂——“最早很多专家把它翻译成颠倒的课堂,后来又发现了颠倒不行,颠倒又太绝对化了,把过去全国的教育推翻了。后来大家觉得用翻转比较好,它是动态的,比较符合中国的和谐文化,而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的那种思路,所以翻转就随着可汗学院风靡全球,在这个时候我们设置的微课程开始进入我们研究,这个是比较靠谱的微课程。”
 
第二问:什么是微课程?
        什么叫微课程?网络上对“微课程”这一概念有很多个定义。但是总体来看,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数字化,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这是微课程的最大好处。微课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文字教材有声化,如果只是有声化就根本不需要人来读,因为电脑可以直接读出来,那何必让老师读呢。因为人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知识是计算机语音翻译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课程就是把老师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记录下来。
        微课程应该记录什么呢?第一点,是记录教师他个体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第二点微课程记录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认知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和他与学生的情感活动。
        我认为,“微课程”应该归纳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李玉平的微课程,第二大类是佛山的微课程,第三大类是可汗的微课程。为什么这样分类呢?
        按照三者内容来分,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是课程教学的“三小”研究(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他做成了一种PPT数字故事用于教学活动,他所有的教学情景就是教学的反思、总结,他的理念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这种发展确实是很受老师欢迎,在全国很多的省市,都在学习这种方式。
        关于佛山的微课程与可的微课程——佛山微课程最近举行了一个比赛,获奖的一等奖作品,他里边最开始的时候大量的都是课程的实录,然后课程实录截取3、5分钟的一个片段,现在随着可汗学院观念的普及,佛山微课程也出现一部分像可汗这样的学校,但是它的主体还是以课程实录为主的,它制作方式是在教室里放三台摄影机,从不同的机位录下来,然后再切片,它的对象是它可以作为微课程教学的,就是老师看自己的教学情况,其他的就是要教育部参加比赛。
        与此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是,与老师的定义略有不同,仍有一个定义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时间,10分钟一类;第二个是它有教学目标的;第三个它讲一个问题的,这三个关键词就决定它的特点是你说的是短小精。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是10分钟,不是一节课20分钟、30分钟、50分钟?
        国外的脑科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高,10分钟以后降下来了,如果老师补改变方法和内容,那么大家注意力一直会很低,然后到了下课的时候,一下课就兴奋,不知道大家相信与否?
 
第三问:什么不是微课程?
        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
        有很多老师把自己的微课程做成了一个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这个叫CAI课件,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性的助手,帮助老师把讲课的内容呈现在屏幕上。为什么很多老师把微课程做成了过去讲课的课件呢?他们说都是他们CAI的事情,他们培训老师做课件,时间长了大家中毒太深,所以一做就做出课件,他们没想到微课程和课件是两码事情,微课程是学生自助学习看的,课件是帮助老师讲课的,它是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完全不同的的东西,大家要意识到微课程的学习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根本性的颠覆性的变化,很多老师还需要有观念更新的过程。
        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
        这个原因也跟过去一样,过去搞了太多的视频录像,所以大家养成思维定式,所以一说做一个课堂录像,就剪一段,这个不是微课程。还有就是教育部搞的国家精品课程,我们把它称为叫优秀课程现场的数字化搬家,搬到网上,它不是微课程,那么为什么不是呢?因为微课程不等于课堂过程中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程的局部课程,它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第四问:微课程的设计与编教材有何区别?
        微课程:更有故事感
        首先对比下,纸质教材和微课程的区别,纸质教材它是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缩比,它客观介绍学科知识,它没有故事感,那时候我们在出版社讲微课堂的时候,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编教材的时候,要记得三审,而且要严格编审制度,你编辑的课程里带有情感的话全部删掉,不能够留的。”
        微课程:灵活的教学策略
        纸质教材是通过国家统一课标,使用学术性语言来描述课间知识的,而微课程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教学策略,更加丰富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另外,纸质教材是全体学生用同一个版本,同样的教学,而这个微课程他可以针对你班上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个性化的施教方法。因为有些老师,他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他知道学生哪些地方不足,他知道怎样讲别人才容易明白。
        微课程:可以互动,集体的智慧
        纸质教材是单一的纸张载体。因此,它只有一种方式就是略体。而微课程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用移动技术,可以有声音动画,视频,可以互动,这一点是纸张教材永远做不到的。因为他受到载体的限制。再看作者群,现在的纸质教材往往是作者或出版社的编辑,是少数群体的智慧。但是微课程不一样,全中国一千万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魅力,自己的风趣、幽默,就像郭德刚这样的讲故事。
 
第五问:怎么设计微课程?
        微课程和纸质教材之间,不是排斥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各有各的用处。他们结合在一起,我认为才是一个全方位的,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的教材。明白了微课程的意义之后,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设计微课程的程序的三大要素。
        第一,选题。选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如果你刚开始做微课程的时候,我建议你从易错点开始。因为它立竿见影来得快,由于易错点可以提高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一用就行。
        第二,设计。设计是什么?就是报告内容结构。但是我特别要强调创意,回顾了三五分钟讲一个点,创意视频,如果照本宣科念,学生不喜欢。
        第三,制作。制作主要是在技术上学生能看清楚。目前在我们组织的教学里面,首先是用手机和平板的摄像,老师在备稿纸上写,然后录下来就可以了。
 
第六问:如何管理微课程?
        1、微信管理
        第一个方法是因为学生人人都有手机,那么大家就可以用手机来下载老师的微课,然后老师可以用微信的公众号在后台来管理。具体是老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申请好了以后,你在后台就可以编辑你的微课程,编辑你的学习单,编辑你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你可以看到学生什么时候下载,参与学习的情况,他是一个简单的课程管理系统。
        2、慕课管理
        现在慕课的发展趋势有这么几个阶段。其观念主义的,行为主义的,行为任务和行为个人的。那么观念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他是指人和人,人和资源之间的管理。行为主义是目前慕课用得最多的,这三大系统,就是行为主义的慕课。
        3、使用云端的知识
        现在很多研究生和老师发现,一款比较好用的是百度云管家。其实除了这个以外,他们用360都可以。其实网上有很多应用,比方说百度云管家,你把它安放在电脑里边以后,它在苹果上会出现一个图标。那么老师做好微课程以后,把你微课程文件选中,然后鼠标把它拉到坐标上手一放他就产生云端了,非常简单。比你说的一分钟还要快就学会了。
 
第七问:如何把握微课程的发展趋势?
        1、内容为王,辅以好的形式
        微课程下一步怎么发展?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的发展和形势的发展,要注意,内容是核心,内容是主体。千万不要去追求那种漂亮的或者说是有创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但是,妥当的形式可以提高内容的表达的效果,再下一个是创意和简易。微课程最好是简明的,越简单越好。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有新的创意则会使课程显得更秒。创意和简明是一对,内容和形式是一对。把这几对矛盾处理好,这是第一个前提。
        2、系列化发展
        如果你是出版社,或者是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教研组,那么你会这样考虑:微课程将会向着系列化,与教材配套方面发展。
        现在很多老师刚开始学习微课程的时候,只是一个零散的、单独地,或者说只是参加他们的评比做的。倘若要深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微课程”就应该是系统化的、配套的。
        3、跨平台的云端和移动媒介相结合。
        4、增强浮动性。打个比方来说:在微课程中加入学生自成参数,让学生可以按照设计,去调控微课程的发展,在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交互式练习。
        5、增加微课程的知识管理系统。打个比方来说:学生可以在上面旁批、做笔记、共享。添加一个进行学习分析系统:老师可以通过学习分析系统,了解学生状况。
        6、创新和选题的引领发展。
        整个微课程的发展,应该是创新和选题的引领发展,关键是创意。
        既可以是出版社做“微课程”,又可以是教师自己做,两者兼有利亦有弊端。倘若,“微课程”交给出版社去进行制作,那么,出版社可以系统化、与教材配套完成该课程,但是,这样做也存在着局限性:它没有办法去适合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班级。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普遍性的课程,不能做到“特殊性”。
        当然,倘若由教师独自完成,可能会比较有针对性地对应着自己的学生,存在特殊性,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阅历、时间的限制 ,其所制作的“微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大规模地完成“微课程”。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via芥末堆)

添加评论

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会员条款 | 免责声明 | 投诉建议

Powered By ©2013-2015 江苏学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47号-1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苏州文化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