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简介: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一、适用对象分析
本微课适合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师使用,学生应初步具备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学习内容分析
“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这一内容是第九章第二节的重点之一。对于这一知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食物在口腔内怎样被消化的知识还比较缺乏。所以在设计时以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3个维度,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说明食物在口腔内发生的化学性消化。
2、运用实验法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3、养成细嚼慢咽良好饮食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第二课时 食物的消化
一、导入
每位学生细细咀嚼新鲜的米饭(自带筷子取食),体验咀嚼过程中米饭的性状大小和味道的变化。
师:在咀嚼过程中米饭的性状大小和味道的变化分别是什么?
生:在咀嚼过程中米饭变成了碎屑,感觉到有甜味。
师:在咀嚼过程中米饭变成了碎屑是属于食物的物理性消化,米饭变甜是属于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师生共同总结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师:米饭变甜就是食物的化学性消化,食物从口腔开始就进行了消化,那么食物在口腔内是如何被消化的?唾液在口腔内又是如何参与消化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二、探究活动: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资料:细细咀嚼米饭有甜味,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淀粉是无味道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1、阅读上述资料,提出问题:
生: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吗?/米饭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吗?
2、针对上述问题,作出假设:
生: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性消化,产生了有甜味的物质。
3、设计实验(学生自己设计为主,老师指导为辅)
去两支试管,贴上标签,注明试管1和试管2,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加入1毫升淀粉糊,试管1内加入1毫升清水,试管2内加入1毫升唾液,将试管1和试管2放入37℃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水浴加热后,分别向试管1和试管2各滴一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作好记录。
4、实验记录
试管 淀粉糊 清水 唾液 水浴加热温度及时间 碘液 现象
1 1ml 1ml \ 37℃、10分钟 1滴 变蓝
2 1ml \ 1ml 37℃、10分钟 1滴 不变蓝
师:该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哪组?
生:试管1是对照组,试管2是实验组。
师: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生:唾液(唾液淀粉酶)。
5、实验结论:
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性消化,产生了有甜味的物质。
视频相关评论
loading...